您现在的位置: 吴兴高级中学 >> 吴高文章 >> 教师园地 >> 教研动态 >> 正文
从导入看全局
——“辛亥革命”听课感悟
作者:陶雨霖 闫…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4             ★★★   【字体:

沈利斌老师以直接解释狭义和广义上辛亥革命这两者概念上的不同来切入本课。

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方面清晰地列出了武昌起义的背景。其中明确了团体与政党的区别,善于利用书上图片,引出同盟会的宗旨,后演变成为“三民主义”,为后续学习进行了铺垫。以“多事之秋”表明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1911年,清政府立宪失败;19114月,黄花岗起义;19115月,四川保路运动为契机。既将保路运动定为契机,前两条划入政治与军事方面是否框架更为完整?

在经过中强调了主力为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结果中强调了武昌起义虽推动了各省纷纷独立,但清朝并未灭亡。这两点都是学生容易记混的点。通过书上形势图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独立的省份集中于南方?这是个十分值得学生探究思考的问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老师过早地直接进行了总结。但在总结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角度回答问题的思路,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以上一单元的《南京条约》作为引导,即回顾了旧知识,又引出南方最先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

最后,以完成书后测评的方式总结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最大化地利用了课本。

在讲述本课的第二部分中华民国的成立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为什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要加上“临时”二字?明确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新”在何处,强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并塑造了孙中山的个人形象。

通过材料阅读请学生回答出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政府的组成人员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并且为了巩固这个新生政权民国政府而做出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法律方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本课的难点,同样通过材料让学生挑出书上相对应的解释。并明确了约法内容中的“主权在民”即宣告了君主专制的灭亡,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即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有助于学生理解下文意义的内涵。在解释为何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并行时,将后文内容提上来,在点出临时约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同时,同时明确了几个重要事件时间上的顺序。

在老师总结临时约法的性质、地位、影响和意义后,过渡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上时有些不自然,衔接混乱。在讲述其进步性时,穿插了“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的任务,但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革命”,此处略微有些跳跃,同时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也不清。以此句引出近代化的几个特征,但并未举例对应相应措施。最后以材料引出局限性,举孙中山未废除不平等条约之例来说明辛亥革命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局限性。

总而言之,此课重难点清晰,结合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且课堂完成度高。但缺乏板书,最后剩余的时间可用简单板书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并且前半节课速度过快,虽与学生互动,但提问留与学生思考时间过短。

文章录入:田葵    责任编辑:田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辛亥革命——近代化的里程碑
    学无止境,促新教师共同成长
    《辛亥革命》新授课教学反思
    做课堂的引路人
    把握方向,有效备考
    明确方向 砥砺前行
    图形计算器
    从“发现”到“整体”
    同课异构促进步多元思考促发
    如何在课堂中实质性地贯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校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大道南侧 ┋ 校长:严忠俊 ┋ 电话:0572-2678999┋网站备案:浙ICP备06010477号

    网站内核:PE2006 SP6 ┋网站维护:砥砺 copyright © 2010-- www.wxgz.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