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漫漫兮 吾将上下求索——记“湖州市教科研成果推广暨课题培训会议(高中段专场)”活动

  • 2019.10.23
  • 教研动态
  • 作者:倪志宇
  • 来源:
  • 点击量:

10月17日,长兴中学举办了“湖州市教科研成果推广暨课题培训会议(高中段专场)”活动。参与活动人员主要是县(区)教科研中心分管领导和相关课题负责人(或课题主要成员)。该活动旨在交流、提升我市教科研水平,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为市教研课题《核心素养观下,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案例研究》小组的课题负责人,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深感获益良多。

本次活动由长兴中学蒋叶青老师的观摩课《渔父》开启。作为地理老师,虽不能完全领会语文课堂的深层结构和教学技法,但又一次切切实实地重拾起高中时代久违的语文课堂的魅力。同时,针对本组课题以“跨学科”为核心突破点的实际,在几个月以来,全组成员不断商讨具体的跨学科融合模式。蒋老师的课堂架构让我对“语文+地理”融合课堂的开展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并争取在将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加以应用和拓展延伸。

其后,长兴研训中心陈卫东主任、湖州市教研室主任沈忠峰等几位专家分别为在座课题负责人(或课题主要成员)就课题开展进行了指导,并给出宝贵意见。当中深有体会者如下:

1.选题的切口要小,从题目看出目标和内容。

作为年轻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在这种前提下,如果选题过宽过大,很难面面俱到地充分完成,对做课题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尽量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精细要点,深入研究,更容易出成果。

题目设置要精准明确、通俗易懂。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整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内容。不宜过分生涩。

2.扎实推进,积累资料,逐步展开。

做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松散拖沓。要在立题之初就有明确的分工和精确的步骤,按部就班地逐步完成,积累点滴材料,认真梳理汇总,最终出成果。

3.注重物化成果,便于检测。

课题成果绝对不能空洞。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整体思维等。应该有便于检测、明确分辨的物化成果,如具体的文章、问卷、测验材料等。这类成果才是真实的、落地的、有参考价值的。

4.注重推广应用。

课题的根本目标不是评职称,不是应付差事、更不是盲目从众。课题是针对实践当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对社会同类问题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实践活动。

所以,既然做课题就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争取完成有实践意义的成果,并努力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因你的研究成果而获益。

以上就是参与本次活动的一些浅见。专家们的宝贵经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体会。我们的课题小组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依然会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争取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借用蒋老师观摩课的结束语勉励我们的团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QQ图片201910230901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