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吴兴高级中学 >> 吴高文章 >> 认识吴高 >> 学校简介 >> 正文
吴兴高级中学实施年级部管理责任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校务办    文章来源:校务办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9             ★★★   【字体:

由于面临高中入学高峰,本世纪以来,有不少重点高中走上了一条规模扩张之路。学校规模的扩大,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学子得以享受较好的高中段教育,但学校原有的管理机制与运行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班级数、学生数和教工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一个年级的教学班已达到20个班的规模。随着学校教育专业化的不断推进,在诸多教育实践要素的影响下,年级部应运而生,而且茁壮成长,它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在短短几年内已经超越教研组,而成为学校管理中的基层行政单位。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优评差、职称评聘等等,虽然年级部的评价并不享有最终的决策权,但他们提供的材料与信息,已经成为最终评定的决定性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年级部享有的权利不再局限于上情下达,不再局限于对基层教师的协调,它已经成为实际的第二层学校行政单位。

一、年级部管理的理论架构

年级部管理是学校为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当学校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原先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这种扁平化的管理不仅在学校,在企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得以大行其道,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如吴高,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部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学校快速适应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必须回到办学的本源上来,针对“大学校”的实际,深入关注学校管理的根本问题,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变。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这样,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凸显年级管理效能,年级部就成为学校基层职与权,管人和管事的统一体。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强化年级部管理的模式,以此带动处室管理,形成年级部与处室互动的局面。

二、年级部管理的崛起

12005学年吴高自迁入新校址时,就实行了“处室年级部负责制,扁平化管理”的模式。新的模式按照校长——年级部分管副校长——年级部(处室)——备课组(班主任)——教师(学生)的体系运作。为了克服由于年级组的升格而可能引起的混乱,协调各职能处室和教研组的关系,年级部主任由学校中层兼任。由一位副校长担任年级的分管领导,起联系和指导作用,年级部实行主任负责制,上对校长负责,下对年级师生负责。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各处室的关系,与此种组成方法可以使各职能处室之间原有存在的沟通障碍和不协调性在同一年级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予以解决,顺利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行沟通。

吴高各年级部设正副主任两名,由中层副职下到年级兼职。年级部还配备了政教员、教务员、后勤管理员。年级部主任总揽年级全面工作,兼管年级教学工作,副主任分管年级德育工作,包括学生和班主任这一块。每个年级部都有一位分管副校长联系工作。

2为了提升与强化年级组地位,年级组长改称年级部主任,使之与各职能部门成为平行行政管理部门。明确年级部责权任务,年级部全面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下达给年级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任务,直接对校长负责,再由年级部根据学校下达目标制定本年级每期(年)工作计划。同时年级部还要负责本年级教师思想教育工作,教师培养工作及党组织建设和群团工作。

3、年级部直接管理本年级备课组和班主任。传统管理模式是由教研组管理备课组,而这种形式容易导致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封闭、各自为战、缺乏互相交流的倾向,加之教研组职责和权力的分离,不利于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实际上是由教务处承担了对全校教师有关教学方面的日常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名义上是由政教处通过年级管理班主任,而年级也因为职责和权力的分离,仅仅局限于上情下达,谈不上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由年级部作为一级行政组织直接管理本年级备课组和班主任后,中间环节被取消,管理层级清晰,管理权力得到落实,将有效改变旧状,实现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的统一与提高。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革是组织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的组织管理形态之一,有利于加速组织管理信息的流通,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了更好的优化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用人环境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培养一支优化、精干、高效、廉洁并具有生机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为我校创建全国一流示范性高中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根据学校实际,实行中层正副主任兼年级部正、副主任管理模式。各年级再配备两位助理。经过征求意见、宣传发动、报名、资格审查,于627日下午进行了竞聘演讲,民主测评,71校长正式聘任。

三、年级部管理的操作环节

12007学年,吴高各年级部设正副主任两名,由中层正副主任下到年级兼职。总务、政教、教务三位主任兼任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部主任。每个年级部除正副主任外还配备两名助理。副主任和两名助理每人各管6——7个班级,对这些班级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管理。正主任主持全年级工作,直接领导班主任和各学科备课组,封闭运作,形成独立的反馈回路。其主要职责如同一位分校校长,管好该年级的近千名师生。年级还配设教务员、后勤管理员。

2每个年级部都有一位分管校长联系工作。年级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汇报给分管校长,分管校长如果在解决中还有困难,可以上带到校务会议研究。由于政教、教务、总务三大主任都下到年级部,原来三大处室的功能就被分解到各年级部,由各年级部自行组织安排。大量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由年级承担起来。为了保证各处室线上的工作能有序进行,学校设立了办公室(2),每条线上都安排了一个联系人,负责处理各处室线上的日常工作。

3为体现年级管理的职权,人事统一的原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赋予了年级部足够的权力,如对教师的选聘,任课任职(班主任、学科组长等)的安排的建议,业绩考核、各类评优;学生的学籍管理、奖惩决定,班级工作的检查考核,师生教育活动组织等。学校对年级部实行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年级又对备课组,班级实施学期、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细化德、智、体、美、劳各项年级管理目标.每一位教师对自己任教班级以及本人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

4、在学生的自主管理上,学校在每个年级部设立学生分会,由学生分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共青团方面,每个年级部成立团总支,由教师团员担任团总支书记,委员由学生团员担任,带领全年级团员开展共青团工作。

四、年级部管理优势分析

1、年级部管理的特征是管理层次得以简化,领导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率;决策和执行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克服了教学体系和教育体系两种形式运转所导致的脱节现象,使教育和教学真正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统一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2、有助于管理从宏观粗放向微观精细方向发展。新的模式中年级部直接面对本年级几十名教师和近千名学生,管理直接具体,再加上年级部领导在本年级兼课,对年级情况了如指掌,管理将更细致、精确、科学。传统模式中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工作粗放、对一线情况了解不透、管理脱离实际和决策上的失误等缺陷得到了有效遏制。     

3、有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年级学科备课组是学校管理体系中最前沿的教学组织,是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各项措施的最关键环节。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原来的模式中备课组的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安排、计划均由教研组负责,作为年级教学实体的备课组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新的模式下备课组职能意识将大大加强,表现在:

其一,由于共同的目标和压力使备课组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加强,表现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高度统一性,教学各环节如课堂教学、作业、练习和统一测试等各方面的高度协作性。

其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年级学科教学成绩的优劣与该备课组全体教师有着直接关系,各备课组都很重视把青年教师尽快培养成为称职教师的工作。新老教师共同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究,取长补短,极大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熟步伐。

其三,教研、教改更加扎实。备课组均为同级课程,自然有共同的课题去研究,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和研究非常有利于教研、教改的推进。

4、有助于年级之间竞争局面的形成。各个年级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在竞赛中谁也不甘落后,可以形成年级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竞争态势。

5、有利于青年干部的迅速成长。新的管理模式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干部大多要下到年级独挡一面,思想压力大了,工作干劲增了,况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反馈等,都要亲自考虑或处理,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迅速增长实际才干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青年干部的成长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文章录入:马莲红    责任编辑:马莲红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校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大道南侧 ┋ 校长:黄丽君 ┋ 电话:0572-2678789┋网站备案:浙ICP备06010477号

    网站内核:PE2006 SP6 ┋网站维护:砥砺 copyright © 2010-- www.wxgz.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