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新授课教学反思

  • 2017.10.09
  • 教研动态
  • 作者:
  • 来源:
  • 点击量:

9月26日下午我开了一节公开课《辛亥革命》新课。在全体高一备课组成员尤其是朱锦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次公开课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不乏一些问题,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这堂课的反思。

一、基于课堂时间掌控。

课堂时间的掌控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年轻教师往往会因为上课速度快以及太过急切而使得课堂内容上的过快,留下的时间过多,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可以给学生复习新学习的知识的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准备2—3题的相关练习题,这样既能巩固相关知识,又能将解题方法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二、基于板书的书写。

板书对于教师的一节课十分重要,是体现教师一节课的整个教学思路的最好体现,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这一点正是我需要多加努力的地方。

三、基于材料的运用。

历史材料的运用和解读对于历史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好的历史材料能够使学生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并且好的材料在教师解读重点难点的时候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约法原文材料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等抽象的政治概念,而孙中山先生的《对外宣言书》材料的运用则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给体现出来了,这是要比书上一段现成的话更为良好的。

四、基于教学互动的思考。

“教学相长”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学相长”要求我们做到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如何与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之上,因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清晰明了、重点明确、及时有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寻找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其次,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会很快,教师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问题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回答出优质的答案,使得“教学相长”能够更好地实现。

总之,本节课,我保留吸收成功的经验,借鉴并完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