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的旧与新——记汤海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公开课有感

  • 2019.04.03
  • 教研动态
  • 作者:俞梓良
  • 来源:
  • 点击量:

4月2日下午第一节,汤海燕老师在105班上公开课,内容为必修三专题二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本节课汤海燕老师以平板教学为手段,配合导学案的知识梳理,将基础知识与史料分析相结合,以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提史料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开始阶段,汤老师让学生观看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造纸术的的表演,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四大发明。首先介绍纸的发明。在关于“纸的发明”这一框时,汤老师呈现了纸发明前的其他书写材料及其照片并对之进行介绍,概括其缺点,从而引出蔡伦发明的“蔡侯纸”。接着,呈现文献记录的汉代纸,以及考古发掘的汉代纸,引发学生思考。最早的纸是何时产生的?接着引出王国维的两重证据法,在对于历史的真实性探究方面,需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集合,因而强调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根据考古发现,西汉可能已经发明了纸。并在课中着重强调教材“一般”、“可能”等词,让学生们对于历史的严谨性加深印象。最后通过地图,提问并总结造纸术的发明带来的影响。

在对于“指南针”的介绍中,同样以文献材料为导入口,结合导学案的填空题,完成知识梳理,并通过平板上传提交,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由于班级的网速问题,此过程并没有顺利完成。因此汤老师及时转变思路,在观察学生基本完成后,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答案投影到屏幕,并自己介绍指南针的发展过程,让其他同学也能清晰了解。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汤老师通过表格呈现指南针的发展过程,一目了然。

通过纸及指南针的介绍,汤老师抛出问题:“为何古代中国发明这么多却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呈现材料,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紧接着,呈现相关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说“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

此环节,学生通过平板,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气氛较为活跃。汤老师也以对答案“点赞”以及其他学生互相“点赞”的方式,让课堂呈现出轻松的气氛,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中来。最后让获“赞”数最多的学生来回答,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汤老师对之补充并总结,强调四大发明在当时的发展状况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因素息息相关。最后,通过关于“四大发明太古老了”的评价视频及屠呦呦的案例,提升本节课的高度,让学生明白科技文化的发展必须加强创新,同时也得重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从中汲取创新灵感。

本堂课,在设计上,汤老师颇具匠心。以纸和指南针的发明为突破口,来探究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面临的发展问题,在继承中要创新,在创新中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管是材料的运用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恰到好处,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教师的精彩讲解,也有学生的积极互动,课堂效果较好。在课后的点评中,教研组长朱老师也极力称赞汤老师的教态十分得体老练,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以及视频材料的运用上,都做的很出色。当然,一节课的内容没法对知识点讲解做到面面俱到,朱老师也提出了下节课还需将四大发明的传播过程做整体的总结,这也是日常考试经常出现的问题,需引起注意。综观整体,本堂课节奏合理,内容充实,不失为一节优质的公开课。青年教师需要时间,需要机会,需要磨练,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把握时代潮流,将最新的科技运用到传统的课堂当中,为教育创造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