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校花”

  • 2010.04.06
  • 青春健康教育
  • 作者:
  • 来源:
  • 点击量:

             吴兴高级中学杨敏华

一、 资料回放

我长的还算可以的,自身也不是特完美,我就想变成全身上下美美的那种。我长的鹅蛋脸,可是我还是觉的大,小腿有些粗,皮肤很白,但是上面还是有些小红点点,我最不满意这两个地方了。我会跳舞,168CM49KG。 我同学说我长还OK啦,但是我总是想更美,想当校花,想做模特。我不是为了勾引谁,也不是为了虚名。我只是想变好看,就算是为了我自己,我也想变美。我知道这世界上好多漂亮的人,我只希望在学校最美就很满足了。我就想当校花,该怎么办?

“这下我们班可出名了!”我一走进教室,就听见几个女生在大声地议论着。

    “可不是嘛,哪有这么张扬的 ,上午一套衣服,下午又是一套衣服,完全是为了引起别的男同学关注!”“俨然一个像社会上的――假发、假睫毛、没有镜片的眼镜、超短裙、星星般的耳钉布满了耳朵。。。。。。”

放眼当今,随处可见,我们的校园里,一些男生女生时髦浪漫。他们赶潮流、讲时尚,吃要最好,穿要名牌,戴耳环、染头发…他们简单的认为:外表是美丽的,一切就是美丽的。尤其是我今年带的高二的文科班,全班47人只有7名男生,40名女生,在Z同学“时尚新宠”的带领下,有好几个女生跟着奇装异服,发型一天一翻新,出尽风头。长此以往,越发难以收拾。

二、喧闹中的静思

    为什么不少中学生热衷于奇装异服和染发、烫发、拉发?为什么许多学生对校规校纪置若罔闻?究竟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判断是什么?学生常戏言“三岁一个代沟”,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已隔了多少代?面对这一群“新新人类”,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才能融化坚冰?……

    一个个疑问在头脑中闪现,一阵阵困惑在心里挥之不去。仔细斟酌,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身心早熟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加快,第二性征出现变早,性心理成熟时间提前。为了吸引异性目光,学生自然精心装扮,以期与众不同,赢得青睐。

    (二)“跟着感觉走”——判断力差

    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时期的他们模仿性强,判断力差,行为偏激,易入误区。

    (三)“七十二变”——环境的熏染

    通讯网络传播领域的不断扩展,也带来了文艺的空前繁荣。无序的出版业、媚俗的影视界和脂粉气十足的媒体炮制了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不健康的文化市场误导了学生的审美观,学生在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被感染、腐蚀,以怪为美,以“另类”自居。

    (四)“向左走,向右走”——教育的脱节

    学校相对传统封闭的思想教育与开放的社会环境脱节。传统式的教育、偏育(重智不重德)现象严重,学校单方面制定的规则缺少民主基础,因而缺少权威性和神圣性,约束力不大。加之不少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美育教育的缺失,致使第二课堂被挤占,学生课余生活无人引导,审美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

    (五)“过火”——舆论的误导

    当今教育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而矫枉过正的舆论导向一味强调对学生的宽容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权威性,使得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为所欲为。教育无奈地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

    三、体验中的内省

    怎样的教育最有效?显然,传统的“说教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快捷的时代发展需要,德育已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给学生灌输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无法在一种纯粹、假性单一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构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简单模式。因而“自主体验”成为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回归生活则是学生形成主体德性的根本源泉。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我在班上设计了一系列“体验式”审美活动。

    (一)感受苦难

    讲究穿戴的学生往往都有以下缺点:爱慕虚荣,胡乱花钱,追求享乐,不思学业。没经历过磨难怎么会珍惜现在的拥有?为了让学生感受苦难,我特意出示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学生看后,心灵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其中的两幅照片让许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第一幅照片: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钱。第二幅照片: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 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在一片寂静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埋下了自己新潮的头,还有一个同学用衣领悄悄遮住了胸前的项链。

    (二)听歌品诗

    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必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潜移默化。为此,我特意开设了每周一节“听歌品诗”课,将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与这些歌曲相关的古典诗词比对欣赏,让他们明白流行只是“流”,而古典才是“源”。例如《在水一方》与《诗经》中的《蒹葭》。特别是推荐沙宝亮演唱的《暗香》与林逋的《山园小梅》时,我适时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什么才是中学生的“最美”?中学生的“最美”应该是“暗香”——一种自然的、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美,淡雅、清新、简洁、朴素。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话语中的期待。

    古希腊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怎样才能让草坡不再长草呢?答案是让草坡长满麦穗。我想,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所启迪吧!

    (三)青春形象设计赛

    什么样的中学生形象才能赢得大家的首肯呢?为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中学生青春形象”设计赛。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设计,从文案策划、服装造型、模特推荐到台上走秀,全是学生自己完成。结果,大家评选出来的冠军是设计主题为“栀子花开”的一位白衣蓝裙、乌黑短发的纯真女孩。显然,许多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已经明白了美的真正内涵。

    教育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教育现象,并敏锐地察觉到现象后的危机,直面并思考我们面临的德育困境,尽己所能地引领学生在生活的自主体验中实现德性的超越,由此产生成就感,以教育者的职业操守更好地支撑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