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分析

  • 2010.04.06
  • 青春健康教育
  • 作者:
  • 来源:
  • 点击量:

案例背景:

    早恋现象早已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社会、家长、学校都已能够相对自如地去处理这个问题,但对普高而言,其危害性和危险性更甚,这才是教师的真正担忧之处。面对学生中野草般除之不尽的早恋现象,班主任又该怎样处置,才能很好地抑制这符合人情,却又不合时宜的早恋现象呢?

教师在工作中就要注意从感情上与学生接近,寻找共同语言,学生出现早恋现象不能只是训斥、压服,而是要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老师信任,并意识到早恋的弊处,因而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们,对早恋生应多一份引导,少一份斥责,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收获。

案例过程:

    小范(男同学)和小虞都是是我班的学生,文理分班后男生女生的成绩相差不远,我时常发现他们课间在一起聊天,学生也反映他们经常一起乘车回家。我想他们俩肯定出现早恋现象。早恋,既是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罂粟花”,那么,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正面批评学生肯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我私底下一对一的找他们谈。首先和女生聊。从学习到生活的关心,先让学生彻底相信老师是替她着想的,让学生对我有了信任感。小虞一开始并不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随着对老师的信任慢慢承认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开诚布公地谈了他们之间的情况。原来小范父母经常不在家,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自小比较内向,不善与同学相处。小虞跟他讲话比较多,慢慢得就熟悉了,然后坠入了爱河。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影响学习,反而两人在学习上互相鼓励,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了解情况之后我再找了男生,他也承认了,并且觉的学校包括老师没有必要制止他们谈恋爱。后来我让他们两个一起坐下来和我聊聊。

    我问:“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在谈恋爱上?”

    他们回答:“除了有老师上课之外,大部分学习时间,甚至晚上写作业时,小范会找小虞聊(短信)一会儿。”

    我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是否时刻都牵挂着对方?”

    他们红着脸回答:“是。”

    我接着又问:“两人谈恋爱之后,学习成绩是否有重大的突破?”

    他们俩互相看了看,然后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成绩提高不是很明显。”

    我继续问:“那你们的目标是考大学还是先在家里玩啊?”

    他们都答:“考大学。”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早恋危害的认识比较肤浅。于是我用诚挚的语气给他们分析了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的原因,如中学生思想上尚未定型、心理上尚未成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上尚未定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男性力+女性力=两人的合力”的公式都是错误认识得来的。并且用了大量事实证明,中学生谈恋爱后,感情往往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的,成绩没有不下降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学生一到生理成熟就匆匆走上恋爱之路,实在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我劝他们目前以学业为重,保留真挚的同学友谊。

    自那次谈话以后,我时常对他们表示关心,让他们多以学业为重,并联系了父母,让他们对子女多点关心和爱护。女生后来主动联系我并告诉我他们已经分开了,其实他们早恋的原因就在于性格都内向,又同病相怜,缺少关爱。抓住这些根本原因后,我在平时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他们只要学习表现一有进步,我就大力表扬,父母也能很好的配合,也给了孩子加倍的关怀。于是,他们认识到了老师与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意识到早恋对学习有弊而无一利,他们也渐渐地回到正常的轨道。

案例评析:

    早恋,既是中职学生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生理、心理反映,又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盛开的“罂粟花”,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把它视为洪水猛兽,横加指责。如何正确处理中职学生的早恋现象,班主任应该把握二个基本原则:

    一是堵截和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早恋现象有的时候就象那泛滥的河水,堵是堵不住的,教师就如大禹,治水重在因势利导,顺应其自然的流向,把其引入大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大海。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不给野草滋生的土壤;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积极引导,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学生的最终目标——学习中来。严格管理也好,循循善诱也好,预防和制止早恋现象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早恋行为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抵制。

    二是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原则。分析学生早恋的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或父母教育不当的因素占很大的比例,这就给班主任留了个大难题,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和引导,往往抵不上学生在家中半天的耳濡目染,这就是所谓的“5+2=0”或“5+2<0”现象。这就需要联合家长,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最关键的是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爱,要教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因势利导。学校应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渠道,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及时和家长沟通,以全面把握学生状况,并谋求家长的支持,让学校教育不再孤单。

    尽管早恋现象是青春期学生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但早恋行为给他们的思想、情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依然深远,找到一条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早恋现象的途径,是老师们渴盼已久的愿望。

    1、正确界定早恋的性质,让友情之花盛开。在正常情感欲望的驱使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态度表现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自我封闭型的冷漠,就象赵传的歌所唱:“外表冷漠,内心狂热”;另一种则是完全开放型的热情,表现为在异性面前的异常兴奋,特别想表现自己。对第一种学生,表面上和异性很少交往,但一旦突破,则狂热而不可收拾。对第二种学生而言,常常会和许多异性朋友在一起玩,也容易造成老师或家长的误会。因此,对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必须加以细致的甄别,以确定是否以真的进入早恋行为。很多时候,男女同学在一起,只是简单的相互吸引或单纯的相互喜欢,并没有早恋的实质行为。往往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老师的猜疑,同学的推波助澜,促使孩子们在逆反心理刺激下,率性而为,更进一步。如果男女生间正常的交往被我们“教育”成早恋,那就适得其反了。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鉴别“真性早恋(真正的早恋)”和“假性早恋(谣传的早恋)”,对于真性早恋,教师就应该下猛药,多渠道、多途径入手。

    2、融德育教育于生活,让暴风雨不再猛烈。青春期正处于孩子的第二个逆反期,很多时候,教师、家长的唠叨和思想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教师应注意收集相关的青春期教育材料,编辑成相关案例,以“三自(自尊、自爱、自信)”教育为核心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特别是要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宜在日常生活和平常教学中,“轻风细雨”,非正式化地向学生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与异性交往时“亲切”却“有间”的意识,特别是应该善于成为学生的“朋友”,以朋友的立场给予学生忠告和建议,而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善于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防患于未然。俗话说,鸟过有影,学生的早恋是有前兆的,比如,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喜欢独思独行,原来沉默寡言现在爱说爱笑,女生爱打扮,男生爱整洁,都非常注重外表的美等等都应该是早恋的前兆或者特征,教师要关注这些迹象,客观分析、正确判断、个别教育。

        3、倾注你的爱心,为孩子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清晰地显示了许多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即爱的缺失,这对教育不无启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孩子更过的关心和呵护,以我们的爱为孩子点亮一盏希望的灯。特别是对住宿生,由于离家独居,这时教师的关爱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学生只是由于家庭或学校方面爱的缺失而产生了对异性好友的依赖,想通过早恋寻找爱的替代。因此,多了解一些学生,多爱护一些学生,和孩子多一些交流,给孩子多一份体贴,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在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恋爱问题的一剂良药。